从驿卒开始当皇帝

秋来2

都市生活

崇祯二年。
夏五月。
延安府甘泉县。
城外的甘泉驿,其中一个马房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

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by 秋来2

2023-12-10 19:14

  英俄尔岱最终还是死在了朝鲜。
  本身就中了铅弹,再加上年岁不小,没有当场横死,生命力就已经极为顽强了。
  尽管英俄尔岱先前也随军攻克过汉城,但那一次是汉城是不战而得。
  此番想要逃亡出去,伤势严重是一点都不可能的。
  只有他麾下的白牙喇如同一帮亡命之徒,杀的朝鲜士卒溃败,突围出去。
  这事成了,也算是没成。
  当英俄尔岱的尸体摆在李倧的面前,又得知有清军士卒跑出汉城去,整个人都暴跳如雷!
  沈器远、金尚宪、崔鸣吉等跪在一旁请罪。
  昭显世子看着清军使者的尸体,整个人都懵了。
  他可是亲眼见识过了清军有多么的强悍。
  至于锤匪,那都是在传言当中的。
  “父王,我们应该立即向清廷请罪,方可挽回局面。”
  听着昭显世子的话,不仅朝鲜王李倧懵了,几个重臣也都懵了。
  这是一个将来掌管朝鲜的王该说的话?
  他们这群人对于满清可一直没有好感。
  大明才是他们的精神寄托,心中的天朝上国。
  现在大明被大夏取代了。
  尽管有人不认,向着复明的事,可依旧是看不上满清的。
  堂堂世子说出这种话来,当真是让人失望啊!
  李倧眼睛微闭,然后招手叫太监给大家倒酒压压惊。
  金尚宪眼皮子直跳。
  他生怕李倧为了给清廷一个交代,给大家灌下鸩酒。
  沈器远对王上此举内心也表示怀疑极度怀疑。
  毕竟此时喝酒实,实在是有点不对劲。
  待到几个人喝下之后,李倧挥挥手,叫他们下去休息。
  现如今清廷使者死了。
  朝鲜只能被动上了大夏这艘船。
  要不然哪有他的容身之地?
  哪有什么有利的选择,不过是逼迫他主动站队的手段罢了。
  李倧只能期待着贺今朝,会像照顾琉球国一样照顾他。
  待到几个臣子一同走出宫殿后,昭显世子突然吐出一口血来。
  身体控制不住的瘫倒在地。
  紧接着便是七窍流血。
  不等他嘴里吐出一句完整的话,便直接死了。
  世子突然暴死,搞得沈器远等人皆是大惊。
  倒是金尚宪率先明白过了,王上他不满意自己这个儿子有了自己的想法,一心想要投靠清廷,故而赐鸩酒赐死他了。
  崔鸣吉吓得瘫坐在地,整个人身体软的不行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也喝下了鸩酒呢。
  总之,朝鲜世子死亡,对于朝鲜是一件大事。
  李倧很快就再次派出使者告知汉城之事,请求大夏进行援助。
  并且因为昭显世子被清军使者杀死,他特意请求大夏皇帝贺今朝,派使者前来册封他的次子凤林大君为王世子。
  作为副使的沈器远得知后,心中忍不住感慨。
  王上的政治斗争经验还是极为丰富的,愿不得他能政变成功,又几次平定叛乱。
  硕托听闻清廷使者杀了朝鲜的昭显世子,然后他们王上才被迫反击的故事,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。
  这种说辞只能糊弄一下朝鲜底层的民众,让他们把仇恨的目标全都放在清廷身上。
  原来不止大清之间会父子相残呐。
  但总归事情的发展真如他预料的一样。
  朝鲜这件事办了,但又没完全办成。
  朝鲜现在直接关闭了在义州的互市点,并且抓住满清的商人等一系列事情。
  朝鲜对外宣称的理由便是清军使者英俄尔岱毒杀昭显世子等等。
  消息被英俄尔岱的人送到盛京后,多尔衮本就对旅顺失守极为愤怒。
  他们是不是觉得旅顺根本就不可能有明军过来,以至于让他们出现了错觉,认为锤匪也不会来此。
  紧接着便是锤匪船只登陆仁川,一副要与朝鲜重新建立外交的模样。
  从而斩断大清补充物资的廉价市场行为,更是让多尔衮感到十分的棘手。
  因为大清国内本就不怎么擅长生产,而是靠着劫掠大明与朝鲜,进而补充自己国内的贵族们奢华的生活。
  朝鲜北部本就是土地贫瘠,草木难以生长,春晚秋早,耕作时间短。
  受到小冰河影响,百姓生活贫苦,饿死无数。
  然后生子十岁就要赶出去自立门户,潜越采人参,伐木,打猎。
  尤其是人参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,一路上涨,作为大清(后金)的重要来源,他们用人参和银子换取朝鲜的缎匹、棉织物、米、纸、胡椒、苏木等清缺少的生活用品。
  朝鲜人再利用清廷的货物,向日本走私。
  说到底,还是皇太极想要利用朝鲜,出手也不够狠辣。
  他对待朝鲜人越境犯罪偷挖人参之类的,多是抓获后将犯人送回朝鲜,派人同国王一同审理。
  待到多尔衮入关之后,宗藩关系要树立政治威信的需要。
  加重了对朝鲜的压制,除了斥责朝鲜地方官之后,犯人犯罪严重的直接就地斩杀,根本就不搞那一套虚假流程。
  多尔衮也知道朝鲜难以提供诸多日常用品,以前也都是靠着同大明走私的转运。
  现在这条路被锤匪控制住了,朝鲜又发动叛乱。
  这么多年来培养的昭显世子,让他改变立场,认同大清,结果嘎嘣死了。
  多尔衮对于这件事极为愤怒。
  为朝鲜培养一个亲清的接班人,那是一件容易的事吗?
  至于朝鲜王次子凤林大君(朝鲜下一代王)在盛京,那就是主打一个吃喝玩乐,乐不思蜀。
  推这个废物上去,多尔衮都没想过!
  “朝鲜绝不允许有失,旅顺也要夺回来。”多尔衮看着周遭议政的诸王。
  济尔哈朗率先开口道:“阿巴泰大败,损兵折将十万余人,现在家家挂白,抚恤未发,我军再起战事,前往朝鲜,纵然打过去,又能抢掠多少东西?
  现在是没有大明商人与朝鲜发卖货物,我们前往,除了得到一个残破的朝鲜,还能得到什么?”
  “旅顺就不顾了?”
  多尔衮有些面色阴沉。
  豪格其实也主张杀进朝鲜,叫那帮狗东西长长记性。
  但是多尔衮现在开口,他出奇的忍住了,看着多尔衮怎么搞。
  就在众人僵持的情况,一直坐在原位的代善出声道:“洪承畴,你怎么看?”
  洪承畴瞥了代善一眼,听着一旁的翻译,随即看着多尔衮道:
  “不要轻举妄动,我认为这是锤匪的陷阱。”
  待到听完翻译的话,众人的眼神都看过来之后。
  洪承畴稍微摸了下胡须侃侃道:“当年皇太极先收蒙古,再收朝鲜。
  可如今蒙古几乎为贺今朝所得,还剩下科尔沁等部落。
  贺今朝不单单是想要谋划朝鲜,还会同时谋划蒙古。
  不出意外的话,我猜测科尔沁等效忠大清的部落,会受到其余蒙古人的袭扰。
  用不了几天,消息便会传回来。”
  洪承畴的话说完之后,豪格当即站起身来,瞪着他怒骂。
  总之就是很难听,你这个明军使者是不是与锤匪暗中勾结,有猜测也不会早说。
  然后就被济尔哈朗给拦住了,哪能上来就砍人呢。
  总之,自从皇太极死后,顺治上位,每次议政都充满了火药味。
  带刀在旁,那简直是极为正常的事情。
  多尔衮借机开始斥责豪格,想法子给他定罪名。
  要不然一次次的,谁知道那一次议政的时候,双方就发生火并了呢!
  洪承畴稳坐在一旁,心中暗道可惜。
  若是这般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,满清的重担真的落在了豪格的肩上,只会凶多吉少。
  随着济尔哈朗的劝谏,豪格也忍下来坐在一旁。
  倒是豫亲王多铎心中颇为不屑,别看豪格外表看起来火爆,可真实性子可软弱了,别人稍微给他点台阶他就下去。
  若是真的当众发难砍死洪承畴,谁还会为洪承畴出头不成?
  反正他死了也就死了。
  怨不得他当不了皇帝!
  否则就凭借豪格年壮,又素有军功,手里还有实力,在关键时刻悠游寡断,这让手下支持他登基的人大为失望。
  还不如另立新君,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,至少大家不会跟着豪格一同死去。
  待到安稳住了众人,多尔衮这才开口询问洪承畴可是有什么应对方法?
  洪承畴瘦削的嘴唇微微动了几下,最终摇头道:
  “大清新拜,百姓闻锤匪之名自抖,若是出兵朝鲜,那正合了贺今朝的战略。
  他想要大清分兵,最好把你们部分精锐拖在朝鲜的泥泞当中去,短时间内无法回来。
  然后他通过蒙古人,再伺机劫掠盛京周遭,烧毁粮食作物,让大清秋收无粒。”
  众人的脸色皆是不好看,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。
  多尔衮面色也同样凝重,他就听着洪承畴的翻译继续说道:
  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,我们只能保一样,建议保住科尔沁部落,方为上策。”
  朝鲜丢了就丢了,反正以前都没有拥有过。
  那个地方这些年来也是干旱连连,百姓也都活不下去了。
  “不可。”多铎当即站起身来高声道:
  “朝鲜杀了英俄尔岱,他是大清的使者,我们就这么不闻不问,那还如何能服众?”
  洪承畴听着翻译的话,当即闭口不言。
  反正只要多尔衮不问他,他就不往外说话。
  “那你说怎么办?”
  “上一次我们掳掠了五十万朝鲜人来当奴才,这一次我们再掳掠五十万人来定州右卫、盖州卫等地为我大清种田。”
  “可以。”
  多尔衮颔首,英俄尔岱是他正白旗的人,绝不能死的这么不明不白。
  朝鲜的说辞,是拿他当傻子哄骗。
  多铎看着豪格道:“不如让肃亲王出征,如此也正好显示我大清威风。”
  “可。”
  多尔衮应下。
  豪格同多铎的关系表面上不好,但背地里还行。
  豪格便没有多说什么。
  “只要我军出征,朝鲜必然向锤匪求救,冬天海水冻上,锤匪必然无法大规模出兵支援,朝鲜王感到上当受骗,今后也就不一定会投靠贺今朝。”
  多铎深知,只有大明才是朝鲜的心头好。
  像贺今朝这种覆灭大明的人,不一定会让朝鲜掌权者们真的臣服。
  矛盾都是挑拨起来的。
  议政就这么结束,豪格被顺治下旨领军两万,攻略朝鲜。
  满清接到消息快一些,但确切的消息,也稍慢送到了京师贺今朝的手上。
  他看着硕托写出来的详细报告,朝鲜王直接毒杀他亲儿子,证明自己同满清割裂。
  其实贺今朝觉得多此一举,大抵是李倧他自己想杀,故意以此为借口。
  徐以显看完之后,忍不住吐槽道:“陛下,这李倧未免过于狠辣,不像是一个能治理好国家的人。”
  “如今朝鲜内忧外困,百姓民不聊生,还要给满清上贡,能好的了吗?”
  张福臻也在快速浏览:
  “李倧倒是个合格的王上,心狠手辣,只要有人威胁他的王位,纵然是亲儿子也宰了。”
  对于权力而言,谁都不想轻易失去已得到的权力,甚至想要让自己掌控的权力越来越大。
  张福臻当过官,徐以显只是个举人,并不懂官场上的人性。
  或者他稍微想一想杨广、李世民的事迹就能理解了,天家哪有什么亲情可言?
  但是一般情况下,臣子也会避免参与皇家内部的事情,以免自身死无葬身之地。
  像他们这种开国功臣,且岁数比皇帝还大,倒是一点都不担忧这种事发生。
  待到皇位交替的那一刻,兴许他们早就死了,然后等皇帝入葬,他们再配享太庙之类的。
  贺今朝笑了笑,对于这种事不想多谈:
  “朝鲜如此强硬,清廷必然会出兵,给与他们教训。
  在冬天,我军可无法通过海军支援朝鲜呐。”
  “陛下,我猜测他们会对旅顺进行监视,并不会主动出击。”吉珪摸着自己的胡须笑道:
  “朝鲜吸引了满清的视线,那科尔沁方面我们便可高枕无忧了。”
  此番计策,主打的就是一个声东击西,一举两得的同时砍去满清的左膀右臂。
  叫他连盟友都没有了。
  “皇太极虽死,但满清内部有战略眼光的又不止他一个。”徐以显倒是从没有小看天下人的意思:
  “万一被他们识破我们的战略,做出了应对,我军反倒是处于不利当中。”
  “我那岳母的战略眼光绝非常人可比,若是林丹汗没有她的支撑,想必早就死了。”
  贺今朝倒是浑不在意的道:“派人从山海关出兵,佯攻宁远城,整个围魏救赵吧。”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